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学院新闻» 2410班产品设计风景写生

2410班产品设计风景写生

2025年9月22日,产品设计2410班全体学生专业教师带队,奔赴大连市旅顺口区太阳沟,正式开启期待已久的写生之旅。出发前,同学们早已将画架、颜料、速写本等工具整理妥当,满怀着对历史景致与自然风貌的向往;途中车窗外,连绵山峦与辽阔大海交织,“山海有情,天辽地宁”的风光让大家沉浸在途中独特氛围中。抵达采风基地后,师生们迅速配合基地工作人员落实行程与写生准备,为这场兼具技法提升与灵感积累的旅程打下基础。

随后几日,写生节奏有序展开。同学们穿梭于太阳沟的百年建筑间,驻足于林荫小道旁:有人支起画架,以水彩晕染老建筑墙面的斑驳肌理,用水粉堆叠庭院里的葱郁生机;有人手持速写本,用流畅线条捕捉街巷的空间韵律,用细腻笔触勾勒路人的生活细节。

在太阳沟写生期间,产品设计2410班的同学们专程前往旅顺博物馆。当目光触及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时,古老的纹饰、精湛的工艺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这与户外风景写生形成了奇妙的呼应——就像用水彩捕捉自然光影的灵动,文物上的每一处细节都是时光晕染的“笔触”;如同速写勾勒风景的轮廓,文物的造型则是历史定格的“线条”。同学们在博物馆内驻足品鉴,将文物中蕴含的人文底蕴与工艺智慧,悄然融入对太阳沟风景写生的理解中,让笔下的风景不仅有自然的肌理,更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传承,仿佛在古今艺术的对话中,找到了设计创作里功能与美学交融的全新灵感。

参观旅顺博物馆

 

专业教师张欣博为同学们进行写生安全

辅导员老师张晓航与同学们在海边谈心

专业教师朱庆东为同学们作品点评

作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带队教师,回顾本次大连太阳沟写生教学活动,最令人动容的,是见证学生在艺术探求和专业进阶的过程中,悄然积蓄起直面大学生活的勇气与底气。大连太阳沟写生,不止是一次专业教学实践,更是一场浸润心灵的“成长启蒙”。它让学生在笔墨与建筑的对话里,既筑牢了设计专业的根基,又锤炼出直面大学生活的笃定底气。愿这份写生的收获,能化作他们大学征程中一束长明的火把,照亮每一步探索与成长的足迹。(教师——张欣博)

此次带领产品设计班的同学们赴旅顺太阳沟写生,是一次充满新意的教学体验。班上绝大多数同学是首次执笔写生,因此教学的核心是引导他们完成一次“设计师视角”的转换。太阳沟的俄式老建筑斑驳厚重,我鼓励他们不只是看“景”,更要析“物”。门窗的榫卯、屋檐的排水、砖石垒砌的肌理。他们从最初的生涩,到渐渐学会用线去分析建筑的构造,用明暗关系理解物体的体量与质感。笔下虽显稚嫩,但充满了对“物”的好奇与欲望。如同一把钥匙,正在打开设计灵感的的大门。这不就是一名设计师最基础的素养吗!作为引领者,见证他们用设计的眼光重新发现世界,是最大的欣慰。(教师——朱庆东)

陪学生一起写生,像是和学生共赴一场“自然与设计的对话”。他们不只是画风景,更是拆解自然:从远山轮廓提炼产品线条,借落叶纹理构思表面工艺,连晨雾的朦胧感都想融入家居设计。评画时“能否用在设计里”的讨论,比完整画作更让我看到他们作为设计师的成长。(辅导员——张晓航)

把画板架在山野间,才懂课本里的光影从不是公式。晨光里的老墙泛着暖黄,风过时树梢晃动的碎影。这次写生没画成完美的作品,却学会用眼睛捕捉真实——艺术从不是复制,是把当下的心动,一笔一划留在纸上。

(于金雅写生作品)

笔尖触纸前,总以为是复刻风景,落笔才懂是与自然对话。风掠过树叶的频率、光影在草叶间的流动、云团漫过山头的速度,都藏着相机抓不住的呼吸感。原来写生从不是照搬,是把眼睛捕捉的心动,和掌心的温度,一同融进颜料里。

(赵卿写生作品)

不只是画眼前景:看老墙裂痕藏着岁月,听徐风微雨漫过纸页,最终让眼中的质感、耳中的动静,都成笔尖的具象。愿始终怀揣对手绘的热忱。心绪相融,塑我眼中世界最本真的模样与精神回响。

(施沐孜写生作品)

写生从不是简单的“复制风景”,而是用画笔捕捉光与风的瞬息,用眼睛读懂草木生长的纹理,最终将“看见”的感动转化为画面的温度。它让我们跳出屏幕里的滤镜世界,真实触摸到树皮的粗糙、河水的流动,在专注观察中,重新发现平凡事物里藏着的诗意。

(王佳瑞写生作品)

九月末的旅顺,是自然与历史共绘的画卷 。从太阳沟的俄式红墙到白玉山塔的挺拔身姿,每一处景致都成为笔尖下的鲜活素材 。在旅顺博物馆,触摸百年文物的纹路,历史的厚重感融入色彩调配;世界和平公园的海边,浪花与微风共舞,教会我捕捉光影的瞬息万变;白玉山巅俯瞰全城,开阔视野让构图更具层次感 。每日清晨与同学结伴寻景,从晨光熹微的街巷到暮色浸染的海岸,我们蹲在石阶上捕捉光影变化,为一片落叶的色调争论,也会在画累时分享面包,听当地老人讲老房子的故事 。

五天写生,画纸承载的不仅是风景,更是一场与旅顺的深度对话 。它让我明白,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技法,更要注入对土地与历史的敬畏 。

(杨红樱写生作品)

这幅水彩画创作中,我感受到水与色交融的灵动,通过晕染表现出天空的层次与树木的生机,在随性的笔触里体会到自然景色的朦胧之美,也领悟到水彩画“水韵为魂,写意传情”的独特魅

(王晓曼写生作品)

在写生的美妙旅程中,我沉浸于将自我全身心地融入真实的自然怀抱中,用心感受自然独有的韵味及魅力。写生,于我而言,不仅是用画笔记录自然之景,更是一次与自然深度对话、与自我内心深度交流的奇妙之旅。在这一方天地里,我用画笔触摸自然的灵魂,也找寻着艺术与生活的真谛。

(董晴晴写生作品)

这次写生,美景相伴,曾经的绘画形式映入脑海,却不知如何下笔,通过晕染的色彩与眼前层层堆积的绿色,使其落在笔尖,在纸上化开,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,也是我崭新的绘画风格

(王婼珂写生作品)

在户外写生的时光,是一场与自然和建筑的深度对话。当我凝视这座老房子,用画笔捕捉它的轮廓、色彩时,才发现每一处斑驳的墙皮、每一片树叶的光影,都是时光的印记。水彩的晕染让建筑与绿植交融,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温度。从起形到上色,每一笔都是对眼前景象的理解与表达,过程中学会了观察细微的明暗变化,也领悟到写生不仅是复刻,更是带着自我感知去赋予画面生命,让这一刻的风景在纸上成为独特的记忆,这便是写生给予我最珍贵的艺术感悟。

(栗雨彤写生作品)

我们不在守着手机,电脑,照片,而是在没有天花板的蓝天下,真正的感受大自然,通过写生留下自己在一个地方的感受,应在画里,留在记忆里。

(邢家诚写生作品)

避开海岸线的喧嚣,才撞见太阳湾藏在绿意里的温柔。老槐树枝桠斜斜探过石板路,细碎的光斑落在画纸上,像撒了把会动的星子。

不远处的红顶小屋半掩在灌木丛后,墙皮上爬着浅绿的藤蔓,风一吹就轻轻晃。我没急着下笔,先跟着光影的脚步调整画架——原来不用追逐海浪,光是这树影、屋角与风的互动,就足够让颜料在画布上生出暖意。

(孙雪写生作品)

这次写生我看到了好多美丽风景,我把我眼里的色彩、心里的感受通过画笔表现出来。这过程更像一场与自己的对话,安静又治愈!我同时负责写生的拍摄和剪辑,也学到了很多剪辑的知识。总之这次写生收获很多!非常期待下一次的写生!

(仵桐写生作品)